品牌與媒體

  • 矽膠果凍套、包出大商機
  • 問題學生登上主流媒體
  • 敏銳記者意外發現台灣創意品牌
  • 新創品牌十多年的成長蛻變
  • 面對抄襲競爭的勇氣
  • 設計師昇華成為帶領品牌前進的舵手
  • 蘋果日報的紀錄
蘋果日報財經版全版報導一盤小生意矽膠果凍套、包出大商機問題學生 年收上億 台灣製造銷20國

2021年5月17日是蘋果日報實體報紙的最後一天
蘋果日2008年12月2日在報財經版推出Bone創辦人「林進昇」的全版報導,

標題:

『矽膠果凍套、包出大商機』
問題學生 年收上億 台灣製造銷20國

算算時間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

當時是我第一次登上台灣主流媒體財經版的全版報導
之前只是零星的個別產品設計或是得獎的報導
蘋果日報是台灣第一個發現我們所做事情的媒體
還挖出我學生時期叛逆的過往

當時蘋果日報記者打電話來公司詢問企鵝隨身碟Penguin driver的設計理念
只是想報導產品,
本來説耽誤2~3分鐘,電話裡,記者很有條理、抽絲撥繭的提問
越問越深,結果聊了將近半小時
後來直接約了時間,隔一週來公司直接採訪

報導出來後才比較有人知道台灣有這樣的故事
蘋果日報報導,才會知道台灣有Bone這個品牌、已經銷售到二十多個國家
當時的公司只有十多個員工
我們很低調默默的做設計、出國參展找通路販售

公司第二年打開國際市場之後,主要的營收就來自全球其他國家
台灣還是沒太多人知道我們

十多年過去,現在公司人變多、組織、工作流程甚至產品組合都已經迭代更新多次
蘋果日報裡報導的產品,多年前早已全部停產,
『Bone.蹦克』品牌的產品,已被每年約200個新的SKU品項所替換

自蘋果日報報導之後
可能台灣半數以上的主流媒體:報紙、雜誌、電視新聞、甚至綜藝節目都找上門
高峰約莫是2009~2013年這段時期

這段時間台灣的品牌能見度快速提升
通路、客戶如雪片般飛來,邀約上架銷售
甚至在海外加拿大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⋯⋯
這些華人較多,看得到這些中文媒體的華人朋友寫信、來電問當地哪裡可以買到
有些做生意的人乾脆洽詢成為當地經銷商的機會

這是媒體報導帶來的好處『品牌宣傳』
但也帶出來其他的不是我們所樂見的情況
大多看過報導的人會先入為主的認定你是做「手機保護套的」或「隨身碟的」
這問題較小,只要繼續做出一個又一個的英雄產品Hero Products又會有媒體報導

另一個很頭疼的事情是會引來競爭者
不只仿冒你的產品、商業模式、搶客戶甚至挖角員工

曾經有個台灣做電腦喇叭的廠商
在2009年我們在美國CES展覽
有位台灣人來攤位交換名片想要認識一下
這位老闆來換了名片、拍了一些照片

CES Show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
CES 2022: CES - The Most Influential Tech Event in the Worldhttps

隔年5月台灣Computex展覽,我們延續美國展位的風格參展
開展當天我在展場逛,看到一個跟我攤位設計幾乎一模一樣的攤位(只是顏色不同)
我受到驚嚇沒反應過來,
那仿冒攤位跑出那位老闆,過來我身邊
拍拍我的肩膀說:『參考一下、參考一下』
我什麼話都沒說、什麼事都沒做,默默走了

這事情之後,公司有些同事陸續過去那間公司上班
這「參考」的公司,生意好過幾年的時間
但在幾年前也倒閉了,

這是後來我較少接受採訪、演講邀請其中一個因素

媒體像是一把「雙面刃」
能砍向敵人也可能傷到自己
我需要宣傳但也擔心引來競爭者

經過多年
我發現事實上「雙面刃」沒錯
錯的是自己學藝不精,耍不好這把刀

當年開始我只懂設計,認為設計好,其他一切都沒問題
所以當企業經營進入了全球市場
一定會碰上夠強悍的競爭者
現在我知道,把功夫練好是抵抗競爭最好的方式

這不只是設計,包含生產、業務、行銷、財務、系統、流程⋯⋯

今天蘋果日報實體報紙的最後一天
我想為他獻上我『深深的敬意』

帶來媒體宣傳、引來競爭者
讓我洞悉企業經營的精要
特別是做品牌的企業

能成功並非因為沒有碰上競爭者
而是碰上競爭者
沒有失去信心和鬥志
堅持找到正確的道路
帶領相信自己的夥伴繼續往前邁進

工業設計師創立品牌問題學生轉變成為品牌創辦人蹦克Bone品牌台灣之光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